MH∕T 4037.2-2017 多点定位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第2部分:广域多点定位系统(民用航空)
ID: |
7FEB97C9794846359B7E6224A88097BC |
文件大小(MB): |
0.17 |
页数: |
10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1-12-25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33.060.20,V 54,MH,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 4037.2—2017,代替 MH/T 4037-2013,多点定位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第2 部分:广域多点定位系统,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ultilateration systems-,Part 2: Wide area multilateration systems,2017 – 04 – 01 发布 2017 – 06 – 01 实施,中国民用航空局 发布,MH/T 4037.2—2017,I,前 言,MH/T 4037《多点定位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机场场面多点定位系统;,――第2部分:广域多点定位系统,本部分为MH/T 4037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与MH/T 4037.1共同代替并废除MH/T 4037-2013《多点定位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与MH/T 4037,-201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3年版第2章);,――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系统容量”、“处理时延”、“错误探测”等定义,删除了,“主站”、“基站”、“几何精度因子”等定义(见3.1,2013年版3.1);,――删除了分类部分(2013年版第4章);,――修改了系统组成(见4.1,2013年版5.1);,――修改了系统总体要求(见4.2,2013年版5.2);,――修改了系统性能要求(见4.3,2013年版5.3);,――将“主站”技术要求修改为“询问站”技术要求(见4.4,2013年版5.4);,――将“基站”技术要求修改为“接收站”技术要求(见4.5,2013年版5.5);,――增加了测试应答机技术要求(见4.6);,――增加了中心处理站技术要求(见4.7);,――修改了监控维护部分(见4.8,2013年版5.6);,――修改了工作环境部分(见4.9,2013年版5.2.14);,――删除了测试系统部分(2013年版5.7),本部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提出并负责解释,本部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立项,本部分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技术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静、时建华、李黎、郝永刚、邹朝忠、齐鸣、任森、赫强、王寿峰、李泉、,曹苏苏、成伟明,MH/T 4037于2013年1月首次发布,MH/T 4037.2—2017,1,多点定位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第2 部分:广域多点定位系统,1 范围,MH/T 4037的本部分规定了民用航空广域多点定位系统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民用航空广域多点定位系统的规划、设计、研制、建设、检验以及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MH/T 4010 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系统技术规范,MH/T 4037.1 多点定位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第1部分:机场场面多点定位系统,ICAO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附件10 《航空电信》,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MH/T 403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广域多点定位系统 wide area multilateration systems,主要采用到达时间差定位技术,通过获取二次监视雷达应答机发射信号来确定区域、终端(进近),和机场管制空域内航空器位置和识别信息的一组设备,3.1.2,目标 target,安装有二次监视雷达应答机且处于激活状态的航空器,3.1.3,错误探测 false detection,探测目标为假目标、或区域10 km管制间隔下其位置偏离真实目标位置超过2 100 m、或终端(进近),6 km管制间隔下其位置偏离真实目标位置超过1 690 m的探测,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MH/T 4037.2—2017,2,ACAS 机载防撞系统(Airborne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ACID 航空器识别信息(Aircraft Identification),ADS-B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 Broadcast),BITE 机内测试设备(Built-In Test Equipment),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LRU 在线可替换单元(Line Replaceable Unit),MTBCF 严重故障平均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Critical Failures),MTL 最低触发电平(Minimum Triggering Level),MTTR 故障平均维修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PI 特殊位置识别(Special Position Identification),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4 技术要求,4.1 系统组成,4.1.1 系统主要由询问站、接收站、测试应答机(可选)、中心处理站、监……
……